发表于 2009-09-23 00:00
在平津战役中,曾思玉指挥所部于1948年12月7日开始,在新保安顽强阻击了东逃的傅作义部之第35军,并与兄弟部队一起将其全歼,为平津战役的胜利立下了头功。
1948年12月21日夜,兵团司令杨得志宣布总攻开始,我解放军的炮火一撞新保安城墙,傅部35军的官兵就叫了起来:不得了啦!共军有了现代化武器了!确实,这次解放军的炮声很厉害,与往常有点不一样。不过,并不是什么新式武器,仍是那些从国民党军队手中缴获来的迫击炮,只不过华北军区第2兵团4纵队把它们编成了“重型炮队”。这支“重型炮队”在总攻的命令下达后,用“轰轰隆隆”的吼声吞没了所有的声音,给敌军造成了错觉和恐惧。
“重型炮队”的诞生,是曾思玉想出的一个绝招。35军被包围在新保安后,曾思玉的4纵队作为攻城部队主力之一,使曾思玉感到既高兴,也有从未有过的压力。他下部队、摸情况,仔细琢磨着攻城方案。一天,有个参谋向大家悄悄宣布:“曾司令员头发白了,你们注意到了吗?”大家不信,曾司令不到40岁,本来是满头乌发,怎么几天时间就会白了头?有人跑去“侦察”,发现原来曾司令刚从郊外检查部队的战备工作落实情况回来,满头布满了冬日里落下的寒霜。在经过反复的推敲之后,曾思玉对纵队的几位领导说:“怎么样?咱们成立重炮部队吧!打新保安没有炮不行。”他说得绘声绘色,很兴奋,似乎他这个步兵司令员已经变成了炮兵司令。可其他的人包括政委王昭都被蒙在鼓里:什么“重炮部队”?哪儿有呀!曾思玉笑了:“我没把话说清,没说清,怪我!怪我!”他把自己几天来费尽苦心思考出来的打算说出来。原来,他是要把纵队各团的迫击炮连集中起来,编成营、团,并配发数门山野炮,集中统一使用,发挥炮火聚集的威力。大家一想有道理,纷纷表示赞同,于是“重型炮队”就这样诞生了。
轰!轰!轰……东城门终于被“重炮”彻底轰垮,整个城门楼在一声天崩地裂中哗然倒塌,城门洞底下地堡中的守兵全部被压在里面。解放军闪电般地快速冲锋,像洪流一样涌向东门……城楼上飘起了一面红旗。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