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8-05-04 14:25
图为小池将军庙外景
1929年12月,蒋介石纠集闽粤赣三省国民党军向闽西红色根据地发动第二次“会剿”。1930年1月5日,毛泽东亲自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二纵队,飞越彩眉岭,抵达龙岩小池,在将军庙部署、指挥红军和龙岩县赤卫队,阻击国民党闽军刘和鼎部。这次战斗,史称将军庙阻击战。
1929年12月3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进驻连城新泉,在这里对部队进行为期十天的政治、军事整训。其间,国民党蒋介石纠集闽粤赣三省兵力,仍以金汉鼎为总指挥,部署对红军和闽西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会剿”。12月中旬,金汉鼎部占领长汀,向连城新泉一带逼近,红四军前委为了集中力量开好“古田会议”,决定留一部分部队在新泉一带警戒从江西来犯的敌军,红四军领导机关移驻古田。
1929年12月28日,古田会议召开。此时,参加三省“会剿”的国民党军共14个团,分三路向闽西革命根据地进犯,形势非常严峻。会后,红四军前委立即召开会议研究对策。前委认为,闽西土地革命大体完成,红色区域已基本巩固,敌人“会剿”的目标主要是红军主力,只要红军主力一离开,敌人必追寻红军决战,红军利用三省国民党军内部矛盾,各个击破,打破三省“会剿”,这样闽西红色区域就得以巩固发展。因此,前委决定:红四军全部“离开闽西”,跳出敌军包围,挺进赣南,直捣金汉鼎老巢,迫其回援赣南,打乱敌人三省“会剿”的军事部署,然后伺机消灭敌人以保卫闽西红色区域,从而达到“巩固闽西”和发展赣南革命根据地之目的。毛泽东率领红四军前委和第二纵队,暂时留在古田,牵制引诱敌人,掩护主力转移。
1930年1月3日,朱德率一、三、四纵队先行从古田出发,北进连城。到庙前时,获悉赣军金汉鼎部准备进攻新泉、庙前;在龙岩的闽军刘和鼎部已向西进至小池和大池附近,准备进攻古田;粤军陈维远部也北进至永定、武平地区,形势越来越严重。1月6日,朱德立即赶到连城,两天后,赣军从新泉追至连城,朱德在同毛泽东联系后,果断率领红四军离开闽西。1月9日,朱德部从连城出发,经清流、宁化进军江西,以吸引赣军离闽回赣。1月16日到达广昌。
1月5日,毛泽东亲率红四军第二纵队抵达小池将军庙。其时,国民党军刘和鼎部已经占据了小池隔口的矮尖峰、山美狮头岩、牛屎岭和宝山庵等制高点。在小池将军庙,毛泽东临时搭起了指挥部,及时派出联络员,与当地党组织取得联系。一方面,要求龙岩县委和小池区委派出党员干部、赤卫队员,配合红军战士在小池阻击敌人、保护群众,组织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另一方面,将红军和从江山开过来的龙岩县赤卫队分成三部分,部署抢占隘亭排、矮古山、吱呀山(此山又称棺材山)等制高点,修筑工事,埋伏迎敌。
毛泽东在将军庙部署完毕后将指挥部撤出。英勇的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立即投入战斗,他们在汪洋、坝圩一带阻击敌人,积极组织璜溪、赖邦的群众向京源山、山狗凹、陈坑等地转移;精干的红军战士,深入到南山、兴贵一带,主动向敌军驻地袭扰,逼迫其应战,从而引诱敌军进入红军伏击圈。红军且战且退,敌军气势汹汹,一路追击。当敌人追到璜溪桥和吱呀山一带时,英勇的红军战士居高临下,用机枪向敌人猛烈扫射。
敌人突遭红军强火力的袭击,死伤无数,不敢继续前行,于是在赖邦洋、柳树坝、璜溪桥头等地筑起工事。敌军自认为武器装备好、弹药充足,不断用机枪向红军阵地进行扫射,妄想以此摧毁红军阵地。拉锯战斗持续到下午二时,敌我双方进入相持状态。然而,红军的阵地是在山上,占据有利地形,容易观察敌人的行动,每次相互射击,敌人伤亡惨重。但敌人不甘失败,在强大火力掩护的同时,还纠集兵力一次又一次向山上攻击,但每次都未能得逞,被红军打得抱头鼠窜、四散奔命,尸体狼藉,枪支子弹撤满山坡。战斗已近黄昏,敌军一无所获,疲惫不堪,失去斗志,又怕夜晚被红军袭击,只得往汪洋、坝圩、南山一带败撤。红军也在暮色的掩护下胜利地退守至黄斜并向古田转移。
红四军二纵队在毛泽东的指挥下,胜利地完成了在将军庙一带的阻击战斗。7日,毛泽东率领红四军第二纵队离开古田,经贴长(今上杭县步云乡)、龙岩梅村(今新罗区万安镇梅村)至连城姑田进入清流。途中得知朱德率领的部队向宁化方向前进,于是连夜追赶,1月19日进入江西广昌,23日在宁都与朱德部会合。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