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4-07-02 11:22
名将汪洋最先突破三八线打败美军常胜师
牛铮:后来汪洋将军每当谈到打云山的时候,总是要讲到打韩军打出个美军来,打美军打败了美军的百年常胜师。这是一个意外,也是一个大胜利。
解说:1950年10月2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116师出征朝鲜,师长汪洋,陕西横山县人,时年30岁,汪洋早年投笔从戎,参加敌后抗战,在血与火的历练中成长为青年将才,并在三年东北解放战争中,开始展崭露头角。由汪洋担任师参谋长的东北民主联军二纵五师,曾被东总评价为“东北部队中之头等主力师”,后二纵五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116师,开赴朝鲜前,又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
牛铮:116师,它是当年刘志丹在陕北创建的红26军发展壮大起来的,这支部队在抗战初期,是115师下属344旅的主力部队之一。1937年9月25日,115师首战平型关,那时消灭了坂垣师团1000多人,打败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3年之后,还是这一支部队,在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朝鲜战场上,打败的是这个美国常胜师,也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志愿军追击美军常胜师俘虏其慰问团
解说:150年10月下旬,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入朝,立即展开对美韩军队的阻击,此时美韩军队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口号鼓动下,正向着中朝边境冒进,志愿军总部决心乘敌分散冒进之际,集中兵力,以勇猛神速的行动,将敌人各个歼灭,依照志愿军总部部署,39军首长决定,由116师担任主攻,115师和117师协同,围歼云山地区的南韩第一师。
牛铮:汪洋作为116师的师长,显然是担子很重的,这也是出国的第一仗,所以针对云山的地形和南韩军队的作战特点,汪洋将军在兵力部署上,改变了在国内作战的打法,加强第一梯队的进攻,有两个团并肩突破,在这四公里正面上。
解说:1950年11月1日,是39军预定发起云山战役的日子,这天白天,汪洋抓紧进行了最后的战前准备,晚上19时30分,进攻战斗就将要打响,然而,这天下午,有值班参谋来报,敌人阵地上活动异常频繁,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新情况。
牛铮:说是云山方面,敌人的阵地有人员和车辆频繁调动的情况,他听以后,就马上赶过去看,观察大概有半个小时左右,发现的确敌人的车辆和人员,多数都是往后撤退,这时候,旁边一个参谋就讲,是不是敌人要撤呀,汪洋将军就考虑,不能让敌人撤,必须要提前进攻。
解说:为了防止敌人跑掉,汪洋遂向39军首长建议,立即发起进攻,39军军长吴信泉很快批准了汪洋的建议。云山战役提前两个多小时打响了。
牛铮:它在攻击上呢,主要的障碍有个龙浦洞山,这个龙浦洞山是云山的一个大门,突破了龙浦洞山,就等于打开了进攻云山的大门,所以一开始在这个地方,是争夺得比较激烈的。
解说:按照汪洋战前的部署,116师347团和348团分别从右翼和左翼发起进攻,战斗进行得十分残酷,美军利用飞机、坦克和火炮的绝对优势拼死抵抗,116师发挥近战、夜战和小分队灵活包围的长处,终于攻入云山市内,战斗在街内形成了短兵相接的肉搏战,在与对手交战的过程中,116师官兵这才发现,自己的对手不仅有南韩军队,还有美军。
牛铮:为什么有这个新情况呢,南韩军队,特别是一师进入云山地区后,受到39军的阻击,进展不动,美军统帅部考虑到它们还要继续北进,就把它处于二线的主力王牌师——美国骑兵第一师就派上来了,由骑兵师第八团的主力来接替南韩军十二团守云山。所以他们接防之后,这个南韩军的十二团还没有退下去,这个时候,116师就发起了进攻。
解说:116师首战云山,就在战场上碰到了美军,并且是号称百年常胜师的美军骑兵第一师。云山战斗期间,美军骑一师和南韩第一师两支“王牌”共投入兵力近万人,却都被打得丢盔卸甲,狼狈撤退。
凤凰卫视7月3日《中国记忆》,以下为文字实录:
名将汪洋最先突破三八线打败美军常胜师
牛铮:后来汪洋将军每当谈到打云山的时候,总是要讲到打韩军打出个美军来,打美军打败了美军的百年常胜师。这是一个意外,也是一个大胜利。
解说:1950年10月2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116师出征朝鲜,师长汪洋,陕西横山县人,时年30岁,汪洋早年投笔从戎,参加敌后抗战,在血与火的历练中成长为青年将才,并在三年东北解放战争中,开始展崭露头角。由汪洋担任师参谋长的东北民主联军二纵五师,曾被东总评价为“东北部队中之头等主力师”,后二纵五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116师,开赴朝鲜前,又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
牛铮:116师,它是当年刘志丹在陕北创建的红26军发展壮大起来的,这支部队在抗战初期,是115师下属344旅的主力部队之一。1937年9月25日,115师首战平型关,那时消灭了坂垣师团1000多人,打败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3年之后,还是这一支部队,在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朝鲜战场上,打败的是这个美国常胜师,也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志愿军追击美军常胜师俘虏其慰问团
解说:150年10月下旬,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入朝,立即展开对美韩军队的阻击,此时美韩军队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口号鼓动下,正向着中朝边境冒进,志愿军总部决心乘敌分散冒进之际,集中兵力,以勇猛神速的行动,将敌人各个歼灭,依照志愿军总部部署,39军首长决定,由116师担任主攻,115师和117师协同,围歼云山地区的南韩第一师。
牛铮:汪洋作为116师的师长,显然是担子很重的,这也是出国的第一仗,所以针对云山的地形和南韩军队的作战特点,汪洋将军在兵力部署上,改变了在国内作战的打法,加强第一梯队的进攻,有两个团并肩突破,在这四公里正面上。
解说:1950年11月1日,是39军预定发起云山战役的日子,这天白天,汪洋抓紧进行了最后的战前准备,晚上19时30分,进攻战斗就将要打响,然而,这天下午,有值班参谋来报,敌人阵地上活动异常频繁,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新情况。
牛铮:说是云山方面,敌人的阵地有人员和车辆频繁调动的情况,他听以后,就马上赶过去看,观察大概有半个小时左右,发现的确敌人的车辆和人员,多数都是往后撤退,这时候,旁边一个参谋就讲,是不是敌人要撤呀,汪洋将军就考虑,不能让敌人撤,必须要提前进攻。
解说:为了防止敌人跑掉,汪洋遂向39军首长建议,立即发起进攻,39军军长吴信泉很快批准了汪洋的建议。云山战役提前两个多小时打响了。
牛铮:它在攻击上呢,主要的障碍有个龙浦洞山,这个龙浦洞山是云山的一个大门,突破了龙浦洞山,就等于打开了进攻云山的大门,所以一开始在这个地方,是争夺得比较激烈的。
解说:按照汪洋战前的部署,116师347团和348团分别从右翼和左翼发起进攻,战斗进行得十分残酷,美军利用飞机、坦克和火炮的绝对优势拼死抵抗,116师发挥近战、夜战和小分队灵活包围的长处,终于攻入云山市内,战斗在街内形成了短兵相接的肉搏战,在与对手交战的过程中,116师官兵这才发现,自己的对手不仅有南韩军队,还有美军。
牛铮:为什么有这个新情况呢,南韩军队,特别是一师进入云山地区后,受到39军的阻击,进展不动,美军统帅部考虑到它们还要继续北进,就把它处于二线的主力王牌师——美国骑兵第一师就派上来了,由骑兵师第八团的主力来接替南韩军十二团守云山。所以他们接防之后,这个南韩军的十二团还没有退下去,这个时候,116师就发起了进攻。
解说:116师首战云山,就在战场上碰到了美军,并且是号称百年常胜师的美军骑兵第一师。云山战斗期间,美军骑一师和南韩第一师两支“王牌”共投入兵力近万人,却都被打得丢盔卸甲,狼狈撤退。
解说:在把炮兵配置到最佳供给位置以后,汪洋还考虑,39军军部确定的战役发起时间是17点,这时候太阳已经下山,能见度较差,将会大大影响炮兵的射击精度。
牛铮:他考虑就5点多钟是不是晚了,他就叫这个作战科长和炮兵营长,他指定作为炮兵主任杜博,两个人反复校对这个日落的时间,还有这个敌机从我方阵地最后飞离的时间。他们反复观察、记录,核实了一个礼拜,最后确定敌机离开我方阵地的最后时间是16点40分,日落的时间是17点03分,这个中间23分钟是既没有敌机的威胁,射击瞄准能见度也好,所以汪洋将军就决定,把上级下达的进攻的时间,17点提前到16点40分。
解说:1950年的最后一天,汪洋下达突破临津江的总攻令,116师4个连同时发起进攻,仅仅用了10分钟就一举突破临津江,占领了敌人的阵地,激战持续了13小时,116师歼敌一千多人,胜利完成了突破临津江的任务。
汪洋率先攻入汉城在南韩总统府弹琴助兴
陈晓楠:在众多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回忆记述当中,那场战争的惨烈艰苦令人印象深刻,三千里江山浸染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十万将士的鲜血。汪洋将军参加了抗美援朝五次战役的全过程,而且在“三八线”上坚持了以坑道工事为依托的持久阵地战,他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恐怕一点都不比别人少。但是这位智勇双全,连战皆捷的青年将领,却给后人留下了这样的豪情诗篇,“三八防线坚,临津江水寒。三奇复三险,破阵旦夕间,抚琴总统府,饮马汉江边,应谢信使者,香江有书笺”。这就是志愿军将领在朝鲜战场少有的轻松而又潇洒的镜头吧。
牛铮:汉城也是敌人撤退了,116师是率先进驻它的总统府,那天晚上汪洋以胜利者住败军之总统府,看到了总统府里边还有一家钢琴,他一时兴趣来了,他会弹钢琴,还弹奏了一番钢琴。
解说:就在汪洋挥师攻入汉城之际,他收到了寄自千里之外的红颜书笺,寄信人是汪洋新交的恋人周湘玟,在凯歌声中读到恋人的来信,汪洋喜不自禁,写下了“抚琴总统府,饮马汉江边”这样的快意诗句。
牛铮:那个时候在志愿军里面,流传的一首歌是苏联的《共青团员之歌》,这首歌是反应这个苏联的共青团员保卫祖国上战场的这个心情的,这个歌里边,歌词里面有这么一句,再见吧亲爱的妈妈,别难过,莫悲伤,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这个汪洋将军在给这个周湘玟写的那封入朝之前的信里面,把这个再见吧妈妈,改成了再见吧朋友,说再见吧朋友,别难过,莫悲伤,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这句话还是蛮动情的。再加上他那个贺卡,这样就使周湘玟的心情就有点波动了。她在这个1950年的11月份,给他回了一封信,里面还写的一首新诗叫《我等待着你》。这首诗的意思就是反映她送别这一位新交的朋友吧,去赴朝参展,她相信他胜利,一定会归来的,她一定会等待着他,即使没有见过面,甚至于也可能不再相见,我也等待着你,就写着这么一种心情。
解说:后来在组织的安排下,周湘玟从香港调往朝鲜工作,一直通过鸿雁传书的汪洋和周湘玟,终于得以在朝鲜相聚。
牛铮:这样子,她和汪洋将军,从此在朝鲜那一段,就相恋于朝鲜的山林,后来在朝鲜停战之前,他们就结婚了,说这一段可以说是汪洋将军和周湘玟在朝鲜那战争中间的一段战地鸳鸯的奇闻趣事吧。
解说:朝鲜停战之后,汪洋回国,他历任16军军长,沈阳军区副司令员,七机部部长和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职。汪洋将军戎马一生,到了晚年,最令他梦魂萦绕的,还是在朝鲜的那段征战岁月,在他的晚年诗作当中,有不少是追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诸多战友,其中还包括对无名战士的缅怀。
牛铮:有一个立了战功的新兵,是贵州的战士,奉命去给师的指挥所送去的战利品是口香糖,汪洋将军也拿了一块白色的口香糖,装在口袋里,准备吃,不幸的是什么呢?这个战士在回去的路上,被敌人的空袭,还是炮击呀,牺牲了。后来这个汪洋在回忆这一段战事的时候,在1997年还写过一首诗,题的名字叫做《战士奖我一块糖》,“马良山前摆战场,捷报频传喜欲狂,坑道官兵共庆祝,战士奖我一块糖,我未吃糖他先亡,四十八年忆往事,铭记刻骨倍感伤”。汪洋还特别讲,我至今还不知道这一位英雄的名姓。
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