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9-09-21 00:00
没把贺龙放在眼里,向子云主动请缨贺龙巧施“空城计”,大败向子云发生在1929年7月。当时贺龙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在湘鄂西地区发动群众,组织武装斗争。1929年6月,贺龙利用桑(植)鹤(峰)联防“剿匪”指挥陈策勋与国民党军周朝武部在桑植互相倾轧之机,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与陈策勋团防队激战3小时,全歼陈部一个独立连后,成功解放桑植县城。桑植县是贺龙家乡所在地,1928年3月贺龙在桑植县城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可是由于敌人的强大,该县得得失失,几易其手,贺龙始终未能在这里站稳脚跟。因此,桑植城的这次失而复得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贺龙进城以后抓紧根据地的开辟工作,领导当地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组建了中共桑植临时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一时间,桑植城内红旗招展,穷人子弟纷纷参军,红军的影响空前扩大。
桑植城内的景象让“湘西王”陈渠珍坐不住了,他紧急召开“剿共”军事会议,妄图收复失地。谁曾想,由于贺龙领导的红军在湘西一带连战连捷,大大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陈渠珍的“剿共”军事会议开得一塌糊涂。他在会上连问数遍“谁敢讨伐贺龙”,竟无一人敢应。
正当陈渠珍垂头丧气之时,他手下第1警备军第3团团长向子云主动请缨:“军长不必多忧,想那贺龙早已今非昔比,兵不过千,枪不过百,有何难打!军长不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子云我愿意提兵前往。”他拍着胸脯向陈渠珍表示要捉住“活龙”,消灭红军。向子云本是贺龙属下的旅长,自恃对贺龙及红军的情况比一般军阀头子有所了解,刚愎自用,一贯骄横,根本没把贺龙放在眼里。加上因为去长沙,没来得及参加陈渠珍的“剿共”军事会议,对会场上的气氛也没有深刻认识,所以,当他看到陈渠珍因为攻打贺龙一事焦头烂额,便主动请缨,想乘机立上一功。
傲慢骄横、狂妄自负,向子云一命呜呼在获得陈渠珍同意后,向子云开始调集自己驻扎在永顺的军队,准备对桑植发动进攻。贺龙得知旧部来犯的消息后,胸有成竹,从容自若。他专门写信给向子云,叫他“不必来攻,来则送枪而已”。贺龙的信使向子云气急败坏。7月初,他命令副团长周寒之率2个营的兵力作为先锋,正式进犯桑植。由于当时有人提出贺龙军中有神兵,刀枪不入,向子云还专门让他的军队随军带上了鸡血、狗血等,以备破神兵之用,整个军队是奇形怪状,乌烟瘴气。
面对周寒之的来犯,贺龙与中共湘鄂西前委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一面以主力埋伏于桑植城北八斗溪西北高地,一面以部分兵力与周寒之部接触,佯装失败,诱敌横渡澧水进入主力埋伏区。周寒之果真上当中伏,仓皇后撤,然而为时已晚,未来得及渡河,大部被歼,本人也当场毙命。先锋出师未捷却全军覆亡让向子云在军阀中颜面扫地。他决定亲率1000余人伙同桑植、大庸、慈利等地县团防与贺龙领导的红军决一死战。
为了彻底消灭这股顽敌,知己知彼的贺龙专门针对向子云傲慢骄横、狂妄自负的毛病,给他预备了一出“空城计”,准备“瓮中捉鳖”。他向红军指战员们指出:“向子云是我的旧部,很善于用一字长蛇阵,打仗有股子猛劲。他这次兵多将广,装备又好,我们不能与他硬拼。若不然,他损失三千人马,我们至少也要赔上两千,这样子打就太不划算喽!他不是要夺桑植县城吗?我们就让他攻进城来嘛!然后……”
计谋已定,贺龙根据桑植城的地形特点,命令红四军主力全部撤离桑植县城,埋伏在城北梅家山、八斗溪、自家冲一线,同时拆掉县城东、西、北三面城墙,烧毁城门,从而使向子云可以轻松入城,却不能轻松守城。为了切断敌人的退路,贺龙还专门布置谷志龙一部红军守在城南大山三百磴。贺龙的“空城计”是万事俱备,只等向子云来了。
由于贺龙摆下“空城计”,向子云这次行军可谓是所向披靡,一路无阻。他率领部队迅速渡过澧水,顺利向桑植县城前进。当他们到达桑植城,整个桑植城城门遭到烧毁,有些城墙也拆成了豁口,城里除了一些卖柴、卖菜、摆小摊的小商贩,没有红军的一兵一卒。向子云的警卫营长见状放不下心,他提醒向子云桑植是座空城,谨防中了贺龙的“空城计”,可是向子云根本没把警卫营长的话放在心上。他哈哈一笑,自负道:“你成了司马懿啦。当年诸葛亮坐在城楼上独自抚琴,左右安排两个琴童,还把城门打开,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可是城内却没有什么人马,城外也没有伏兵。可惜司马懿优柔寡断不敢进城,误了战机。如今贺龙破坏了城门和城墙,分明是逃跑无疑,他哪里还敢再唱:一出‘空城计’?”向子云迫不及待地吩咐手下向陈渠珍发电告捷,并命令部队开进城内准备张罗祝捷大会。
谁知好景不长。正当向子云沉浸在轻易攻克桑植城的喜悦之中时,贺龙亲率主力部队,犹如神兵天降,从城北门猛烈冲杀进来。城后及城对面各高地上潜伏的红军也马上跟着杀进城来。向子云见情势不妙,才知中计,赶紧率部逃窜。他带领残兵从西门逃出,直奔城外的赤溪渡口,然而这里的渡船早已被潜伏的红军撑走。向子云的残兵败将一部分缴械投降,一部分溺毙水中,他本人也不得不抓着马尾巴泅水逃命。可惜天公不作美,由于上游暴雨,山洪下泄,河水格外的湍急,急浪滚滚,向子云被卷入水底,一命呜呼。贺龙巧施的桑植城“空城计”大获全胜。
施用“空城计”要求战斗指挥者必须知己知彼,有胆有谋。一出桑植城“空城计”将贺龙高超的战争指挥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贺龙的巧妙布置下,红军以伤亡仅数十人的代价,缴枪1000余支。敌部除逃逸100余人外,几乎全部被歼。这是红四军建军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震动了整个湘鄂西,极大地鼓舞了红军士气,也在我军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评论 (0人参与)